
一件备受社会关注的案件近日又有新的转折。据此前报道,海淀O酒店包间内,两名17岁男孩为寻求刺激,站在容器内小便。他们还录制了一段视频并将其发布到互联网上。海底捞将男孩及其父母告上法庭,要求其道歉并赔偿经济损失。上海市黄浦区人民法院对此案作出判决。该判决已经生效。 “未成年人”能成为违法的挡箭牌吗?企业应赔偿哪些类型的损失?围绕社会关怀这一热点话题,记者采访了主审法官刘杰。 【案件回顾】2025年2月24日凌晨,谭某、吴某(均年满17周岁)在哈某的包厢内吃饭,站在餐桌前,在锅里小便,并互相录像。 2月27日,吴某某po在微信朋友圈发布了一段视频。该视频被提交至抖音、小红书等平台,并附有“海底捞”、“尿尿”等文案,在网上引发广泛舆论。该公司向警方报告了这一事件。调查结果确定了受影响的商店,并立即更换所有餐具并进行彻底清洁和消毒。受影响期间,受影响餐厅的 4,109 名食客中,“1 人得到报销,10 人得到补偿”。 3月14日,海底捞公司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,要求唐先生、吴先生及其父母等六人公开赔礼道歉,并赔偿各类经济损失2300万元以上。 【句子】唐先生和他的父母、吴先生和他的父母仍然在指定的报纸和杂志上向海迪拉企业道歉。唐先生父母、吴先生父母赔偿海底捞企业13万元餐具损失及清洁消毒费用、商业损失和商誉损失200万元、维权费7万元。 [记述]记者:您如何评价这两个人的行为?法官:谭先生、吴先生的排尿行为污染了餐具和就餐环境,也极具侮辱性。传播该视频将损害海底捞的声誉,构成对共同财产和名誉的侵犯。记者:如果涉案人员是未成年人,是否会影响违法行为的法律后果?法官:年龄是法律,它不是防止强奸的盾牌。根据民法典相关规定,未成年人造成他人损害的,监护人应当依法承担合同外责任。未成年人有资产的,先清偿未成年人的资产,不足部分由监护人补足。虽然该法为未成年人提供了特殊保护,但绝不姑息未成年人的违法行为,也不姑息监护责任的缺失。尤其是年龄较大的未成年人,心智逐渐成熟,具备一定的辨别能力和控制能力,能够认识到自己行为的后果。因此,不能仅仅因为您是未成年人就免除法律责任。本案中谭某、吴某虽然属于限制民事行为能力人,但他们已年满17周岁,具有成年人的心智,能够理解自己行为的后果。他早年犯下的违法行为已经超出了“年少无知”的范畴,反映出他内心对道德规则和公共秩序的蔑视。责令两名未成年人赔礼道歉的决定,符合未成年人的认知能力和承受能力,能够促使其充分悔罪,体现了法院判决纠正未成年人违法行为的鲜明立场。如果孩子因接受法律教育而犯下强奸罪忽视道德和法律的行为,必须依法追究家长的责任。这是监护法的严格要求。本案中,监护人违反了对孩子的教育和约束义务。法院责令监护人依法赔礼道歉并赔偿经济损失。这不仅明确了家长的法律责任,也提醒所有家长,真正对孩子的关爱离不开必要的节制和正确引导。记者:企业可以向对方索赔哪些类型的损害赔偿?法官:公司依法享有财产权和荣誉权。企业的合法权益受法律保护。商誉就像企业的“经济名片”,是社会信任的积累。保护企业声誉不仅关系到企业自身利益,也关系到公平诚信的市场秩序。这是一个重要的维护市场经济平稳运行的法治体现。本案中,小便的行为污染了餐具和就餐环境,引发消费者对店内小便安全的质疑。这导致了成本阻力。视频传播引发负面舆论,公司社会声誉下降。在认定违法行为给公司财产、名誉造成损害的基础上,按照侵权责任赔偿的原则,依法确定公司因违法行为所遭受的合理损失,保护公司的合法权益。 (案件来源:最高人民法院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