中新社武汉10月20日电(记者任思雨、李媛、李吉、高可欣)今年初秋以来,汉江流域面临强烈的“大小洪水”。汉江上游已发生7次洪水,是1961年有测量数据以来的“最严重秋洪水”。汉江干流各观测站均未超过警戒水位。与此同时,丹江口水库水位成功降至正常蓄水位170米。他在洪水实验中幸存下来,顺利完成了蓄水任务。汉江秋防和后期蓄洪的“双胜利”,离不开水资源部门的准确预报和科学协调。连日来,长江水利利用委员会(以下简称“长江委”)科学调度各水库群防洪、削峰、错峰,防洪并蓄,精准控制丹江口水库梯级水库出库水节奏,全力保护水库。汉江流域水安全的最后线、南北调水工程的中间线。 10月15日,丹江口水库启用泄洪。中新社任思宇 摄 科学决策抗击罕见秋洪 今年1月至8月,汉江流域降雨量和供水量持续减少,一度出现特大干旱。然而8月下旬开始,连续秋雨连绵,引发旱涝灾害。 9月5日至10月18日,汉江上游连续发生7次洪水,15天内发生2至5次洪水,成为“最严重的一次洪水”。据水利部介绍,今年汉江秋季洪水有四个特点:降水过程频繁、强度大;编号洪水频发,但间隔时间短;洪水总量大。面对严重洪涝灾害,包括丹江口水库在内的汉江流域水库联动部署是防洪关键。 “从9月到10月,我们在提交丹江口水库时主要考虑两个方面。一是防洪安全,二是北南调水中心工程蓄水保障。贝塔。 10月15日,丹江口水库启用,缓解洪涝灾害。中新社任思雨 摄 国庆假期刚过,丹江口水库连续五轮编号洪水,水位突破169米s。预计未来可能再发生两次特大洪水,长江委决定加大丹江口水库向汉江中下游的泄洪量,降低库区水位。与此同时,在最大流量出现之前,放水井数量迅速减少。 “我们利用下游无雨期,降低水库水位,同时确保下游安全,释放蓄水能力,为防范后续洪水做好准备。”徐兆明说。淹水过程之前,既要有序地“倒空肚子”,又要保证最后“注满水”。秋汛期间,水利部门持续动态动员,不断寻求最优解决方案精准控制丹江口水库泄洪,统筹秋防和后期蓄洪。 10月18日,汉江上游发生“2025年第7次汉江洪水”。 10月17日以来,长江委表示,“洪尾”成功维持了水库内洪水,同时加强雨水监测预报预警,成功将丹江口水库水位控制在正常蓄水位170米。增强数字智能、“打赢”防洪攻坚战的最快方法就是与时间赛跑。 “打赢”洪涝灾害,需要精准监测预报、整体科学决策。在这一系列防洪行动中,数字孪生长江智能防洪抗旱系统将成为预报员和专家的“得力助手”。以汉江为徐兆明举例形象地解释说,汉江数字孪生系统就像用数字化的方法打造了汉江的“孪生兄弟”,可以模拟流域的水文循环规律。借助数字孪生系统,决策者可以实时了解流域水位、流量情况,基于气象水文监测预测未来降水情况,通过模型算法模拟未来水质和最大洪水量情况。 Tangeguchi 数字孪生项目。数字孪生系统可以根据模拟预测快速预览调度计划。按照目前的调度方案,水库中下游是否会超警戒线?库区房屋、农田会被淹吗?数值计算的结果在短短几分钟内直观地显示在屏幕上,帮助决策者确定“o”“数字孪生系统可以称为我们的‘眼睛’和‘耳朵’,但它也像另一个与我们同时思考的‘大脑’。虽然它对我们来说是一个好助手,但最终的决定还是要靠人。”徐兆明进一步指出,汉江流域面积约15.9万平方公里,覆盖数千座水库,人口超过3000万。因此,在防洪建设中,官员不仅需要准确预测前三天的情况,还需要准确预测未来4至10天和未来30天的情况,留下 未来决策的空间。 “汉江流域水库总体规划调度既要考虑上游,又要考虑下游,既要考虑当前形势,又要考虑长远形势。”整个秋汛期,长江委成立“四预报”工作组建立“预测、预警、预判、预案”系统,利用汉江数字孪生系统实现80余个洪水调度模拟预演,保证了决策的科学性。激进建议保清水北流 回顾整个秋防洪过程,汉江流域水库群累计拦洪172亿立方米,其中仅丹江口水库就拦洪127亿立方米。中下游水位稳定在警戒水位以下,实现了防洪、蓄水两大目标。 10月18日上午8时,丹江口水库达到正常水位170米。这是丹下口大坝继2021年和2023年蓄水后第三次蓄水。作为南北浸水工程的主要水源,本次蓄水量达到了2021年。“大水箱”将为明年京津冀河南26个主要城市的供水安全带来“安心”。 “秋季大洪水以来,流域整个水库的蓄水能力已接近极限。下一阶段的关键问题是如何充分利用这项技术,根据流域供水情况动态优化供水方案。”徐明明说:丹江口水库。中新社任思雨 摄。 11月1日至次年10月31日为南北绕道工程调水年。长江委员会根据每年10月31日汉江流域水库水量、未来来水量预测和我国国内用水需求情况,制定平面水量分配。汉江流域与南北调水工程中线受水面积 P项目。徐兆明表示,丹江口水库蓄水量可达170米,汉江上游的蓄水情况也很好。南北调水工程受水面积将得到充分保障。 “轮流”渡过洪水,为防洪蓄水交出“严谨答卷”。 “170米”、“172亿立方米”数字的背后,是水务部门科学细致的规划,是无数用水人的经验和智慧。随着我们治理能力的不断提升,我们的信任和能力将确保我们的河流安全,确保我们的河流继续北流。